扎根鄉村沃土 點亮民生燈火——連城新泉鎮西村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慶松的“鄉村振興答卷”

日期:2025-09-12 16:35:44 來源: 編輯:連城融媒體中心
字號:【

初秋的連城縣新泉鎮西村村,百香果種植基地里藤蔓疊翠、碩果盈枝,種植戶們穿梭林間采收的身影,勾勒出一幅豐收的鄉村圖景。這片熱鬧景象的背后,是西村村與溫坊村合并后的發展新貌,更凝聚著駐村第一書記黃慶松半年來的心血與付出。

圖片

2025年1月,西村村與溫坊村完成行政合并,成為連城縣首批行政村合并試點村。如何打破行政壁壘、實現“1+1>2”的協同發展,成為村莊面臨的首要課題。同年,龍巖高新區(經開區)管理委員會派出黃慶松接過西村村駐村第一書記的重擔,錨定“黨建引領、民生為本、產業為要、融合為基”工作思路,從基礎設施改善、產業資源整合、發展路徑規劃三方面發力,推動新村實現“從物理合并到化學融合”的跨越。

民生工程先行筑牢融合基礎

“以前晚上出門得打手電筒,現在路燈亮了,走夜路心里也踏實!”溫坊自然村村民看著新安裝的路燈感慨道。

為讓“新村民”快速融入,黃慶松首先聚焦基礎設施短板,推動實施兩大民生項目:投入20余萬元推進溫坊自然村“亮化工程”,安裝30盞路燈覆蓋全村主干道及公共活動場所,同步完成村道提升改造,徹底解決夜間照明缺失問題,照亮村民回家路。投資41余萬元對高速涵洞下路面進行擴寬,并配套建設“口袋”公園,為村民提供更多休閑娛樂場所。

如今,西村村道路平坦、燈光璀璨,休閑有去處、出行更安全,村民的歸屬感與幸福感顯著提升。

產業協同發力 激活發展動能

立足西村百香果產業優勢與溫坊紅色資源稟賦,黃慶松打出“產業融合牌”。

為充分發揮特色農業產業優勢,做強“一村一品”百香果產業,黃慶松帶領西村村積極探索“黨支部引領+合作社運營+農戶參與”的發展模式。村里不僅向原溫坊村村民系統傳授百香果標準化種植技術,還貼心解決了種苗供應、產品銷售、土地流轉、農資補貼等一系列實際問題,帶動5戶原溫坊村民通過土地入股、勞務參與等方式加入產業鏈,實現“老產業”帶動“新村民”共同致富。

黃慶松深挖紅色資源,推動產業多元融合。深入挖掘和保護溫坊紅色文化資源:加大對戰斗遺址、烈士墓和烈士亭、隨營學校紅色遺址、紅色交通線遺址、張梅江烈士遺址等紅色教育基地的保護和修復力度,主動融入“新泉紅色小鎮”建設,規劃打造山地軍事運動村落,推動紅色文旅、教育研學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。

同時,通過沿交通線種植觀賞性農作物、提升 “一村一品” 黨建品牌影響力,為鄉村旅游注入新活力。

規劃未來路徑 描繪振興藍圖

在夯實當前發展基礎的同時,黃慶松著眼長遠,為西村村精心謀劃兩個重點項目,繪就鄉村振興藍圖。

一是建設新時代示范小區民宿,以農村自然風光、鄉村文化為基礎,結合旅游服務和農業觀光,為游客提供獨特的鄉村旅游體驗。項目建筑面積 500 平方米,目前已完成選址與設計,預計投入 300 余萬元,建成后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 11 萬元;二是依托村里豐富的地熱資源,規劃建設集康養、休閑、娛樂于一體的養老服務中心,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生活保障。

“路平了、燈亮了,民心更暖了。”如今的西村村,村兩委班子凝聚力顯著增強,村民干事創業熱情高漲。黃慶松表示,將繼續扎根鄉村,以更實舉措破解發展難題,讓黨建引領的 “紅色引擎” 驅動產業更強、民生更實,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西村篇章。




記者:黃水林 通訊員:李紹煒


    最新消息

    主管單位:連城縣委宣傳部

    主辦:連城縣融媒體中心

    未成年專用投訴舉報熱線:0597-8923633

    涉企網絡侵權舉報電話:0597-8935339

    微信掃一掃,關注連城融媒

    連城融媒二維碼